安徽职校信息网
网站导航
职校信息网

为何职业教育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

来源:职校信息发布 时间:2022-09-26 18:07:45

近日,由中华职教社编撰的《中华职业教育发展评价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出炉。如何更深刻理解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新闻》报与中华职教社联合推出系列报道,探索新职业教育未来发展之路。本期关注职业教育如何高质量发展,为何职业教育发展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

2020年,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在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这是中国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计划每届培养学生约500名。图为签约暨挂牌仪式。

职业教育 “顶天”更要“立地”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倾向工业、城镇服务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涉农教师、涉农专业、涉农课程、涉农实训平台很少。”这是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在一次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以来,中国职业教育走上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很多职业院校开启了对标世界一流、深化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但同时,职业教育界弥漫着追求升本、升格,追求各种高显示度的项目、指标、成果的氛围。

有学者指出,中国职业教育既需要“高精尖”的职业院校来“顶天”,也需要一大批扎根在西部、扎根在革命老区、扎根在乡村振兴一线的职业院校来“立地”。

针对这种现象,《报告》也提出,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要面向合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既要有适应高端产业的高水平服务,也需要有面向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服务,而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大上。

有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中职涉农专业(农林牧渔类)招生数虽然基本稳定,但毕业生数却由2016年的39.15万人,渐次降低到2020年的23.70万人,五年间绝对数减少了15.45万人,下降了39.46%;同期涉农专业在校生数也由2016年的89.81万人,下降到2020年的66.40万人,下降了23.41万人,下降了26.07%。

真正想报考涉农专业学生少,学习动力不足;涉农企业参与意识淡薄等系列原因,使涉农职业教育面临招生难、发展不稳定、涉农企业参与力不足三大实际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曾在调研中发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同样存在投入不足和产教融合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导致职业院校普遍办学条件差、水平低,毕业生技能素质不高,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强。

让培养的学生“用的上、留得住”

如何破解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让农村职教“精准扶贫”?

《中国教育报》曾撰文认为,专业设置“接地气”,可让企业看到“有人可用”的希望,也让学生看到“有业可就”的奔头。要让毕业生愿意在本地就业,而不是一味“东南飞”“向城市”。

去年5月,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宝鸡市面皮行业协会共同成立“宝鸡擀面皮产业学院”引发各界关注。

作为一种地方特色小吃,宝鸡擀面皮是宝鸡市重点打造的一张城市名片。据了解,2020年宝鸡擀面皮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50亿元。同年,宝鸡市政府出台《宝鸡擀面皮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目标剑指百亿级产业。

2020年6月,全国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揭牌,迅速登上热搜。

螺蛳粉作为广西柳州的地方特色小吃,经由互联网广泛传播,已成为网红美食。2019年,螺蛳粉为柳州创造产值70亿元。职业院校开设螺蛳粉学院,有助于实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与市场无缝对接,助力相关行业产业化、规范化。

事实上,在更早的2019年,潜江首届“小龙虾学院”学生毕业,被提前预定起薪过万的新闻也引发热议。

擀面皮、螺蛳粉、小龙虾……这些看上去并不高大上小生意,却支撑起一片大市场,也为当地职业教育发展指引了方向。正如《报告》中提到,能够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培育出当地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的技能人才,实现充分就业才是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巴渝大嫂”是“职业教育接地气”的典范。西部职教发展的一个有力证明。 “巴渝大嫂”家政随三峡移民而起,是解决三峡库区城乡妇女移民就业的一张名片,2013年,被中华职业教育社遴选为温暖工程公益项目,予以支持资助,主要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社会急缺的家务、养老、育婴、护理、管家服务等人才。自2013年以来,累计培训1.7万余人。接受培训的学员就业率超过90%。

专家观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职业教育不排斥追求高大上,也应该有一部分高大上的学校和专业。但是如果一味追求高大上,甚至整个战线都把追求高大上作为高质量的唯一目标,这就值得商榷。

准确理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这实际上是一个高质量发展观的问题,涉及什么是职业教育的高质量、谁来认定评价职业教育的高质量。针对这些疑问,教育部行指委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委员、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彭振宇撰文指出,准确理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树立“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质量观念。

【不能只关注头部,忽略了全局】

目前,全国大约有1.15万所职业院校,在校生2900余万人,还有数以万计的职业培训机构,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在这样一个庞大的体量中,处于头部的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实际上占比并不大。作为一种面向人人、服务就业、面向产业一线的兜底教育,我们不能只关注少部分头部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少数技能精英,跟随普通教育的脚步办职业教育,亦步亦趋。

要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将更多的优惠政策、更多的目光、更多的投入,照顾到职业教育的全部和全体,特别是那些经济欠发达、各种条件环境比较差的老少边穷地区,要让每一所学校、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感受到政策的温度和正确的导向,有归属感、荣誉感和成就感,共享改革成果和政策红利。要建立和形成一种惠及职业教育全部和全体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要经常追问政策效能和社会效用,真正突出和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

【重视第三方评价 群众会用脚投票】

职业教育办得好不好?质量高不高?到底谁说了算?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院校自己说(第一方评价)、主办者说(第二方评价)、别人说(第三方评价)。

自己说自己好,当然最容易,但是免不了有自嗨之讥。主办者说自己好,似乎也属于理所应当。某种意义上,属于第一方评价的延续,“自家的孩子自己夸”,否则就有管理不当的嫌疑。唯有别人说好,特别是很多人都说好的情况下,不太容易被怀疑。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会用脚投票。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职业教育一定要避免自说自话,要用更有力、更有效的方式证明自己是很棒的。

第三方评价需要得到更多重视。需要强调的是:笔者这样说并非要用一方评价来否定另一方评价的作用和价值,而是认为三方评价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互补并行的关系。要建立一种开放、多元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敦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美誉度,办出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一把尺子衡量不了所有学校】

职业教育具有办学主体、生源结构、办学形式、出口走向等方面的多元性、灵活性特点。因此,试图用一把尺子、一种评价模式、一种评价标准去衡量所有学校、所有学生的做法本身就是欠科学的。有时候甚至是荒谬的,用绣花的标准要求张飞,用拳师的标准去要求林黛玉怎么行?

事实表明,并不是所有学校都适合升本,也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去读人工智能、数字化、增材制造等需要较高知识技能基础的专业。

国际比较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和社会也并不是大学或大学生越多越好。关键是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各个不同阶段,各行各业都能够有足够多且合适的技术技能人才满足发展需要。因此,我们需要树立“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质量观念,各级各类学校都可以办出高质量,每一个人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成长渠道。